两化融合认证并非简单的系统上线,而是一套从战略到执行的完整数字化转型方法论。其实施流程需循序渐进,覆盖企业管理、业务流程与技术应用的全维度融合,具体可分为六个核心阶段:
一、启动与诊断(1-2 个月)
企业需组建专项团队,由高层牵头,涵盖 IT、生产、业务等部门核心人员。通过第三方机构或内部诊断,梳理当前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现状:比如生产设备的数字化率、数据是否实现跨部门流通、核心业务(如订单管理、供应链协同)是否依赖人工操作等。诊断后需形成《现状评估报告》,明确 “数字化基础薄弱环节” 和 “优先改进领域”,例如某机械企业发现车间设备数据未联网,导致生产排产依赖经验,这就成为首个攻坚点。
二、体系构建(3-6 个月)
依据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》,搭建适配企业业务的管理体系:
明确目标:结合行业特点设定量化指标,如 “3 年内实现订单全流程数字化处理,错误率降低 50%”“关键生产设备联网率达 100%”。
流程再造:打破部门壁垒,重构核心业务流程。例如将 “销售接单 — 生产排产 — 采购备料” 的串行流程,改为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并行协同,某电子厂通过此调整,订单响应速度提升 40%。
制度配套:制定《数据管理规范》《系统操作手册》等文件,明确各岗位在数字化流程中的职责,如车间操作员需每日上传设备运行数据,IT 部门需保障系统稳定性。
三、技术落地与试运行(6-12 个月)
根据体系规划部署技术工具并试运行:
基础设施搭建:如给生产设备加装传感器实现数据采集,部署 MES(制造执行系统)、ERP(企业资源计划)等系统,打通数据接口。
小范围验证:选择 1-2 个业务模块(如某条生产线、某个区域市场)试点运行,收集问题并优化,例如发现数据上传延迟,需调整传感器采样频率或网络带宽。
员工培训:开展分层培训,操作层掌握系统基础操作,管理层学会通过数据看板决策,确保新流程落地时 “人、机、流程” 无缝衔接。
四、内部审核与改进(1 个月)
由企业内部审核员或聘请外部专家,对照两化融合标准开展全流程审核:
检查体系文件是否覆盖所有核心业务,如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;
验证技术工具运行效果,如系统数据准确率、流程优化目标是否达成;
识别不符合项并整改,审核后形成《内部审核报告》,作为体系有效性的初步验证。
五、认证申请与外部审核(2-3 个月)
向国家认可的两化融合评定机构提交申请,包含《体系文件》《试运行报告》《内部审核结果》等材料。审核分两个阶段:
文审:评定机构审查文件的完整性与合规性,若存在流程缺失(如未制定数据质量监控机制),需补充修订;
现场审核:审核员实地核查体系运行情况,审核后会出具《审核报告》,列出 “观察项” 或 “不符合项”,企业需在规定期限(通常 3 个月内)完成整改。
六、认证发证与持续改进
整改通过后,评定机构颁发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》,有效期 3 年。获证后企业需:
每 12 个月开展一次内部监督审核,确保体系持续有效;
每年接受评定机构的监督审核,重点核查改进措施落实情况;
3 年有效期满前 3 个月申请再认证,流程与初次认证一致,推动数字化能力螺旋上升。
从诊断到认证,两化融合实施流程的核心不是 “拿证”,而是通过体系化方法让数字化真正融入业务骨髓。“认证过程中,我们不仅建成了数据平台,更培养了全员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—— 这才是比证书更宝贵的资产。”
中祥标准认证有限公司-ISO体系认证机构
中祥标准认证有限公司是认监委批准的三体系认证机构,主要包括ISO9001/ISO14001/ISO45001/售后服务认证等的第三方认证机构。
中祥标准认证(深圳)有限公司是认监委批准的三体系认证机构,主要包括ISO9001/ISO14001/ISO45001/HSE石油行业管理体系认证等的第三方认证审核机构。
Copyright ©2023 中祥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备案号:晋ICP备2021000943号-2
中祥认证全国服务热线:199-3586-9001